一、单项选择题
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
A.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
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
A.“纪传时期” 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
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
A.相对的 B.必然的C.显性的 D.隐性的
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
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
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
6.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
A. 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7.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A.宗族 B.家庭C.什伍里甲 D.个人
8.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
A.明代 B.宋代C.汉代 D.隋唐
9.《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0.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A.《周易》 B.《管子》C.《商君书》 D.《韩非子》
11.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
A.荀子 B.程颐C.王阳明 D.王夫之
12.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3.“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4.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15.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16.“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C.藏族 D.纳西族
17.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
A. 孔子 B.孟子C.荀子 D.老子
18.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
A.阎立本 B.李思训C.吴道子 D.王维
19.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
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20.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
A.张之洞 B.沈寿康C.孙家鼐 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
A.农具 B.壁画C.筷子 D.煤炭E.水电
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AB)
A.土地的过当开垦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E.山石的过分开掘
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BDE)
A.民部 B.刑部C.乐部 D.工部E.兵部
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AC)
A.指南车B.渔网C.乐器 D.百鸟衣E.七巧板
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ABC)
《胡腾》 B.《胡旋》C.《柘枝》 D.《绿腰》E.《兰陵王》
三、名词解释题
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2.“三皇五帝”:“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
3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3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3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答: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2分)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2分)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1分)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1分)
37.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答:①农业;(2分)②制陶;(2分)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分)
38.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①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分)②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分)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2分)
39.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
答:重整体;(2分)②重体悟;(2分)③以经验为基础;(1分)④直观思维。(1分)
40.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
答: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1分)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2分)②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1分)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答:①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2分)②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3分)③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2分)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利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3分)
42.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答: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2分)道德实践。(2分)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2分)而强调身体力行,(2分)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2分)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文学类 2019年自考《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