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兴盛
1、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有一个波澜壮阔的“杂文运动”。杂文,指的是议论性的文学散文。
2、《新青年》、《每周评论》、《语丝》、《莽原》、《民国日报·觉悟》和早期******刊物《响导》、《中国青年》、《先锋》、《热血日报》以及《现代评论》等,是这个时期较出名的刊有杂文的报刊,汇映了这时期杂文的概貌及其发展的轨迹。
一、《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1、《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都是以社会评论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2、1918年,在李大钊的推动下,《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3、《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同李大钊、鲁迅、周凭借、钱玄同、刘半农等都选取了以文艺性政论为主的杂文这一战斗武器。
4、中国现代杂文,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贯注着蓬勃的战斗精神,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就是以现实主义为其主流的。
陈独秀:(中国现代杂文的倡导者、开创者和实践者)
《袁世凯复活》、《克林德碑》、《敬告青年》、《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劳动者底觉悟》。
五四时期写了大量随感录。1921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的误会》、《反抗舆论的勇气》,鲁迅对之有“独秀随感究竟爽”的赞誉。
李大钊:(马列主义在中国最初传播者,中国******员创始人之一)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政论性的杂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震动整个思想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斗篇章。李大钊的文章主要反映现实中重大而尖锐的政治问题,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他的随感录,短小悍泼,摇曳多姿,有着嬉笑怒骂的“谑而虐”的风格。
钱玄同:(著名音韵学家)
其杂感有两方面:①谈论“文学革命”和文字改革问题;②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恭贺爱新觉罗·浦仪君迁升之喜并祝进步》、《敬告遗老》、《中山先生是“国民之敌”》、《关于反对帝国主义》等,仍然保持汪洋恣肆、悍泼老辣的杂文风格,但有鲜明政治色彩);思想激烈深刻,文字泼辣,有一种大破大立的气势。
刘半农:
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读书札记式的杂文《灵霞馆笔记》。
《奉答王敬轩》、《作揖主义》轰动一时、传诵不衰。
他善于在议论的展开中,巧妙融入小说的描写,戏剧的个性化的对话,不有他自己特有的活泼、诙谐的讽刺、幽默的笔调,语言明白晓畅,婉转自如,因而杂文的艺术成就更高。
二、《语丝》社的杂文
1、1924年=1927年的第一次大革命期间,较著名的杂文阵地:
北方:《语丝》、《莽原》和《现代评论》。
南方:******人支持的刊物《民国日报·觉悟》副刊。
2、《语丝》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最重要的以刊登杂文为主的文学期刊之一,1924上创刊于北京。它与《新青年》不同,它实际上是一个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即以杂文为主的文艺期刊,是一批思想倾向大致相近的文学家组成的文学社团。
3、《语丝》在前期,它所发表的杂文是注意直面人生的,以广泛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基本内容,带着一定政治色彩。
4、《语丝》、《莽原》与《现代评论》、《甲寅》是根本对立的。
5、《语丝》杂文的重要特色?
①是继承和发展了《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反对和揭露资产阶段自由主义的战斗传统。
②袭击封建旧文明,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构成了早期《语丝》杂文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一大特色,这也是对《新青年》反封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③《语丝》杂文,不仅提倡自觉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也自觉追求讽刺、幽默的文风(幽默最早出现于《语丝》周刊——曹聚仁)。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中国现代杂文的开山大师和最杰出代表)前期杂文:
鲁迅杂文创作的开创期:
从1918年8月起,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长篇思想评论式的杂文,这时期的杂文,收入杂文集《坟》、《热风》,有的收到别人为他辑佚的《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
鲁迅杂文与陈独秀和李大钊不同之处:他侧重于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领域。
鲁迅这时期写的最多的是收在《热风》里的随感录式杂文,在文体上近似于尼采、叔本华的哲理小品。
鲁迅是《新青年》开创的现实主义杂文的最杰出代表,是战斗杂文传统的最重要奠基人。
鲁迅杂文创作的发展期:
鲁迅在《语丝》上开始了他一生自觉运用杂文武器进行战斗的时期。这时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华盖集》正续编、《两地书》、《而已集》中,数量较过去增加了,思想比过去尖锐深刻了,艺术上也有更多的创造和发展。
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在鲁迅这位不断寻求、探索国家和人民解放之路的文化战士的思想中投下苦闷彷徨的阴影。这种阴影主要涂抹在《彷徨》和《野草》所展示的生活画面上。此时的杂文已有了马克思主义因素,具有了革命史诗的历史规模和美学价值。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历史类 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