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
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 篇诗歌。《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风包括15“国风”,共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 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武》、《载芟》),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颂赞诗,颂扬祖先功德,(“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载驰》、《采薇》、《无衣》)。
4 、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在28篇今文《尚书》中,包括虞、夏、商、周之书。《尚书》以记言为主,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
其中,《汤誓》是商汤伐桀时的一篇誓词;《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一篇训辞;《盘庚》三篇是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讲话。
5 、《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6 、先秦历史散文中《逸周书》、《穆天子传》、《宴子春秋》等文学性也较强。
7 、诸子百家出现于战国时代,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纵横家的《战国策》,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8 、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9 、战国中期的《庄子》文学成就最高,后期的《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方面高度成熟。
10、《老子》一书也是语录体,共八十一章,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提出,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智”的文艺见解。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
[1] ...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历史类 北京《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