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艾青等人诗歌创作的独特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艾青作为郭沫若之后中国诗歌的第二个高峰,其主要成就是在抗战爆发之后,他接连创作了九部诗集,一部诗歌理论《诗论》,把诗歌创作直接融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他的诗歌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真正达到一种艺术的升华。
△从现代诗歌的历史进程论述艾青诗歌的审美追求。
首先回顾现代新诗的发展线索,从胡适、郭沫若“五四”白话自由体新诗开始,显示了新诗对传统旧诗的挣脱,对外国诗歌的吸取;而到了新月诗人,又显示出新诗对传统诗歌的某种回归,以及在回归中的发展。从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的诗歌还不断地受到外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了早期象征主义诗歌,中期现代主义诗歌,都显示了中国新诗在探索中艰难挺进的步伐,还出现了臧克家、田间、殷夫等不同风格诗人多种形式的探索。上述诗歌发展的线索,在抗战时期在艾青手中得到一个集大成的机会,艾青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把“五四”以来新诗的发展,新诗的种种探索融会贯通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继承中独创了以散文美和散体化为主要标志的新诗的发展形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继续推进了新诗自由体的形式,巩固了这种形式;另一方面,他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也同时推进了诗歌的规范化,他注意到新月诗人的追求,把诗歌的格律化更多地熔化到诗歌内在的韵律、节奏中。
第二,艾青的诗歌还显示了很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这种融合在思想上和艺术形式上非常突出。艾青的诗歌始终关注本民族的命运,始终关注中国农村广大农民的命运,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但艾青的眼光是宏大的,是由本民族的命运向世界、向整个人类命运自然延伸的。艾青是实实在在受外国诗歌艺术滋养的人,吸取多种外国诗歌艺术技巧,甚至是美术方面的艺术技巧,他把外国的现代主义技巧与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揉合在一起。以上共同构成艾青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中国诗坛泰斗。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历史类 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3(北师大)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