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答:(1)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标准:卫生法律法规具有约束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污染、保证人类环境质量的法律效力。卫生标准能为卫生执法监督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2)加强环境卫生调查监测与监督管理:①污染源调查监测;②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监测;③人群健康危害调查评价;④开展卫生监督与管理。
(3)控制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①城市建设和工业规划措施;②生产工艺和卫生技术措施。
(4)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保护自然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放到同等地位。
试述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答:(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在人类环境中,人和环境之间连续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流通与信息交流,保持着动态平衡,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于环境。
(2)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人类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是经常变化的,人体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调节,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现代人类的行为特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适应其周围环境变化的结果。
(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的作用。首先,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存在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其次,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以各种形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变化。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照设计类型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3大类。
(1)观察法中又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2种设计类型,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是描述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提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它包括个案报告、现况调查、疾病监测、生态学研究等。分析性研究主要是研究影响分布的因素。检验病因假设,它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2)实验法主要是研究评价疾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可确证病因假设,它可分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后者包括个体试验与群体试验。
(3)数理法主要是通过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描述疾病流行规律、考核疾病防治效果。
简述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的主要依据。
答: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③形态学鉴定资料。
④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和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
⑤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实验资料。
简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答:(1)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2)冬、春季高发。
(3)儿童、少年多见。
(4)无有效免疫条件下,人群发病呈周期性。
(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简述全球流感流行的特点。
答:①世界大流行时,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
②20世纪出现的4次新亚型,后3次均起源于中国,其原因不明,待进一步探讨。
③以往,新的亚型出现后,旧的亚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但自新甲1型出现以来,甲3型始终没有消失,直至目前,中国及全球仍处于该两型毒株并存的局面,其发展趋势如何,需继续跟踪。
④甲1型的变异复杂,尤其是人流感病毒与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易发生重组,导致大流行。
简述中国50余年来流感流行的特点。
答:①甲型流行为主,乙型较少,丙型从未发生流行,仍见某些散发病例。
②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
③亚型内部变异产生的新变种也可全球传播,但前者传播速度慢、流行规模小。
④自1997年新甲1型再现后,新甲1型和甲3型在人群中共存。
⑤流行规模北方重于南方,且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节高峰,主要感染人群为青少年和婴幼儿。
⑥甲型病毒的活力在逐渐减弱,而乙型病毒的活力在增强。
简述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答:(1)描述变量间数量关系: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认为两变量间线性依存关系存在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描述两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
(2)统计预测:所谓预测就是把预报因子(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应变量Y)进行估计。
(3)统计控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逆估计。即若要求应变量y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变化时可以通过控制自变量X的取值来实现。
试述防范吸毒的社会对策。
答:①制定禁毒的社会对策;
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
④加强禁毒的教育;
⑤加强心理疗法。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医学类 2019年自考预防医学考点复习汇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