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考信息网欢迎各位自考生,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咨询热线:400-8077-735

自考办电话| 自考提问 | 公众号

搜索

城市: 广州 深圳 佛山 珠海 东莞 中山 惠州 肇庆 汕头 韶关 湛江 江门 茂名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自考专题: 广东省自考管理系统 广东自考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广东自考视频解读 学历查询入口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在线咨询/解答 开考科目查询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串讲笔记 > 经济类 > 06年4月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笔记

06年4月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笔记

日期:2018-05-23 12:26:03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信息网  【打印】  浏览(0

  根据2005年1月、10月地试题来看,难度不大,都属于基本知识的把握。特别注意新增知识点,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及其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处理好的关系问题、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小康社会的实现目标等。这在上两次的考试中已经有所体现。例如,10月试题中的第46题,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正确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10月第40题。1月的第28题等。但还是注重最基本原理的把握。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选择题)

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选择题)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选择题 10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有广义的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

4、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的异同(简答题)

二者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差异面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研究怎样处理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怎样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选择题)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选择或简答 1月)

——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出维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2)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选择题)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有2类: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石油等;劳动加工的生产物:棉花、砖瓦等。

——劳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3、生产力(选择题10月)

——人的因素(劳动者)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是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简答题)

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日益深入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从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日益丰富;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用先进工艺代替落后工艺;

——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

——引起生产过程的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

5、生产力状况:质和量(选择题)

——生产力性质:生产力质的规定性,由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

——生产力水平:量的规定,如生产力的分布状况、能源动力的利用程度等。

6、分工与协作的关系(选择或简答新增)

——分工:从生产领域的空间来看,分为生产单位内部、国家内部和国际分工。

——协作:简单协作、复杂协作

——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密切。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节约,促进生产力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结合,在短时期内完成某种工作,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选择或简答1月)

(1)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社会性质;对象;水平与结构;具体形式。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三是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选择或简答1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的推动作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的阻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表明:第一,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适应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选择或简答1 月、10月)

——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

(1)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2)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举例说明)

——基本经济规律:一个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社会再生产(选择或简答 10月)

——内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按照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按照实现方式:分为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2、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与产业结构(选择或简答新增)

——实质:社会总劳动按一定比例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地区的反映。

——两大部类产业结构: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两大部类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制造消费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制造生产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工业中的轻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传统产业逐步被新兴产业所代替,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日趋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选择或简答题新增)

——关系:既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国民收入:实物构成: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加上全部消费资料;价值构成: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还有其他许多具体的经济因素,乃至一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方针、政治局势、文化教育、对外关系、国际环境等等。

……………………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经济类06年4月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笔记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本文地址:http://www.gdzkw.net/jjl/3850.html

热点关注:

广东自考成绩查询【小程序查分】图文流程方式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成绩于3月31日公布

《广东省自考信息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立即获取备考方案

已帮助5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
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