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计量经济学
B.人力资本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 )
A.生产力
B.劳务性或服务性
C.使用价值
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
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
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
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
A.科学技术市场
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
B.政治制度制约
C.生产力水平制约
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
A.个人
B.群众
C.国家或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
A.教育投资
B.教育成本
C.教育收益
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
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
B.实算法
C.费希洛计算法
D.舒尔茨计算法
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 )
A.规模过大稳定型
B.规模适度稳定性
C.规模适度成长型
D.规模过小成长型
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 )
A.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
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核的是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其直接理论来源是“人力资本理论”。
2.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产生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的时间是1984年10月。答案是C。
3.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劳动的性质。从教育劳动具有劳务性或服务性这一特别使用价值角度,可以说教育劳动具有生产性因素,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
4.★C【解析】沃尔什于1935年写了《人力的资本观》,被西方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第一篇论文,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投资》是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正确答案是C。关于“人力资本”这一知识点历年来必考,是考查重点。
5.B【解析】选项A具有迷惑性,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从而产生供求矛盾。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则是由于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正确答案是B。
6.D【解析】“经合组织”不仅是国际权威机构,而且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计量指标体系,因此作为“知识经济”概念确定的标志。选项A提出“后工业经济”,选项B提出“信息经济”,选项C提出“高技术经济”。
7.B【解析】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人才和劳动力既是教育培养的对象,又是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成为链接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答案A、C、D阐述的都是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但是不是纽带。
8.D【解析】教育结构受制于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诸如A、B、C选项的内容。但从根本上讲,教育解雇主要受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内部发展变化的趋势,制约着教育结构内部调整改革的方向。
9.★C【解析】教育投资不能直接同物质生产资料结合,说明的是其间接性特点。正确答案是C。教育投资特点这一知识点,2007年真题考查过“长效性特点”,2008年真题考查过“周期性长的特点”,是考查热点。
10. A【解析】一个国家教育投资比例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这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因此,正确答案是A。
Il. C【解析】根据义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国家或政府成为最主要的投资者,居主体地位。
12.B【解析】要分析各种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进行量化处理,首先必须考察教育成本,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才能体现出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所以,正确答案是B。
13.B【解析】实算法要求把一切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扣除掉,对学校固定资产,按不同种类分别给予折旧。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实际也比较科学,正确答案是B。选项A用来研究分析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14.B【解析】规模效益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资源内部分配是否合理,规模适度稳定型,不需要再做调整,属于教育规模的理想状态。
15. D【解析】四个选项中,公式正确的是C和D。选项C是劳动简化比的公式,选项D才是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的计算公式。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经济类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专项练习题集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