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信贷的定义,特征,基础,产生?
答:定义:信贷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种行为。具体是指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约定期限偿还,并支付给贷者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特征:信贷是价值的单方面运动
信贷是需要偿还的价值运动
信贷是有偿的价值运动
基础:信用是信贷活动产生的基础
产生:信贷是伴随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必然产物。
2、银行信贷资金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从宏观角度看信贷资金的来源包括:各项存款、金融债券、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资金的运用包括:各项贷款、有价证券和投资、金银(黄金)、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
从微观角度看贷资金的来源包括:各项存款、从债券市场获取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存款和同业拆借、其它资金来源、银行资本金。
资金的运用包括:各项贷款、证券投资、在中央银行账户存款、同业存放和同业拆出、其它资金运用
3、信贷资金的特点?
答:信贷资金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信贷资金是一种具有价格的资金;
信贷资金是一种有期限约定的资金;
信贷资金是一种有特殊运动形式的资金。
4、银行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
答:我们用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来描述信贷资金在存、贷款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第一重支付是银行将筹集到的信贷资金贷放给资金的使用者;
第二重支付是资金的使用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借入的资金进行投资或消费。
第一重归流是投资者收回投资或消费者取得预期收入
第二重归流是资金使用者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
5、资金运行需要什么样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答:信贷资金运行内部条件包括:银行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水平;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信贷资金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生产和流通的运行状况;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法律制度环境的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央银行或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信贷政策与信贷管理制度
6、结合实际,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答:由于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时间比较短,目前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成员的信用观念淡漠、信用制度和法规基础薄弱、征信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对失信行为记录和处罚缺少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手段,给经济金融业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对于银行信贷资金运行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
1)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2) 强信用立法,建立完善信用法制体系;
3) 推进“社会信用网络工程”的建设,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网络体系;
4) 加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自律,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
5) 强化信用机构的市场运作,逐步实现信用制度的市场化运作;
6) 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并将其作为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7、银行信贷管理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答:充分发挥信贷的经济的杠杆作用
合理确定贷款投向
提高信贷资金的运用效用
管理、控制信贷资金运用风险
8、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一)信贷关系的管理 1、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2、与客户的关系;3、与同业的关系;4、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关系;5、与金融市场的关系;6、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
(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管理
9、银行信贷管理的作用(职能)
答:筹集和运用信贷资金
促进银行改善信贷业务经营,增加收益并控制银行风险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10、试述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
答: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统收统支”阶段是我国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实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银行系统内部信贷资金实现统存统贷管理;二是银行对企业实行资金供给制
2.“差额包干”是我国在1981年推行的“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3.“实存实贷”是我国在1985年实行的管理体制,其基本原则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存实贷、相互融通”。
4.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1994年开始推行,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 ;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实行的“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第二章 银行存款管理
1、银行存款的性质?构成要素?
答:银行存款是指以信用方式集聚起来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间歇的闲置货币资金和货币收入;
构成要素:利率;期限;支取方式;附加服务;
2、银行存款的作用?
答:存款是银行职能实现的前提
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主体
存款是银行贷款业务的基础
存款是银行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的渠道
存款是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的有效手段
3、银行存款管理目标?
答:扩大存款的增长率
提高存款的稳定率
调节存款的运用率
降低存款的成本率
4、为什么要对银行的存款规模进行适度控制?
答: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银行存款的总量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存款总量的增减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哪种存款,在总量上都存在一个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适度存款问题
判断存款规模适度常运用的三个指标:1)存款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企业存款总量与企业销售额或流动资产占有额的比例3)居民存款总量与居民收入总额的比例
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分析。存款在被运用之前不仅不会对银行带来任何收益,反而会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不计成本,不考虑有无合适的贷款或投资机会,不注重资金运用效率和效益的高低,盲目扩大存款规模,往往会对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和经济、金融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从存款成本角度分析。各国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通过控制存款成本来控制存款规模,是保持存款规模适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交点来确定银行最适宜的存款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理控制存款规模,保持存款规模适度,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内在要求。
5、如何优化银行的存款结构?
答:存款结构是指银行存款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银行存款结构是否合理,对银行贷款结构的安排,进而对整个银行信贷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银行在存款管理中不仅要适度控制贷款规模,而且要合理配置存款结构。
银行的存款结构包括存款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种类结构。
(1) 存款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
短期存款利率低,流动性强,稳定性弱;长期存款则利率高,流动性弱,稳定性强。因此,在银行的存款结构中,短期存款与长期存款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使银行的存款期限结构既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能够保证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又与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相对应,使银行有更多的赢利机会。所以既不能为降低利息成本而片面扩大短期存款,也不能为筹集长期贷款资金而片面扩大长期存款。
(2) 存款利率结构的合理配置
存款利率结构的合理配置主要是指利率高低不同的存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以降低银行的存款成本,实现信贷资金的赢利性。在高息存款的占比不能降低甚至还要提高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提高活期存款的稳定性,适当扩大低息存款的规模;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考虑将一部分活期存款(如企业活期存款)从低息存款转为无息存款,从而可以抵消一部分高息存款的利息支出,以稀释并降低银行存款的总成本。
(3)存款种类的合理配置
银行存款种类结构的合理配置,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要实现银行存款结构的多样化,这既是银行存款结构合理配置的前提,同时也是存款结构合理配置的必然结果。其二,银行存款种类结构合理配置的实质是如何适应客户的需要,只有适应客户需要的存款种类,才能为客户所接受,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存款。
6、简述我国存款结构的变化?
答:1)存款结构日趋多样化;
2)银行理财业务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存款业务的发展空间;
3)储蓄存款稳定增长,成为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4)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由以“短”为主转变为以“长“为主
5)存款市场持有份额不均衡;
7、简述影响储蓄存款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居民货币收入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
3)市场商品供求状况与物价水平
4)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5)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金融资产种类
6)存款利率水平与存款服务质量
8简述影响企业存款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2)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
3)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生产经营规模
4)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与资金清算状况
5)企业的商业信用状况
9、企业存款的基本特征?
答:1)企业存款是各类存款运动的核心
2)企业存款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企业存款的波动性大
4)企业存款与银行贷款的关联性强
5)企业存款的成本低,效益好
10、依据存款总量、结构与存款成本的关系说明银行存款成本的控制?
答:(一)存款总量与存款成本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不同的组合模式:
1、同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加,存款成本也增加。这是可以接受的一种组合模式,但需进一步分析。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经济类 2019年自考《银行信贷管理学》章节试题汇总(上)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