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和特点
一、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所以各种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
学员应该掌握以下的知识点。
(一)识记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并且对其进行区分。
1、经济管理:是一种以经济活动为内容的管理工作,是指经济管理的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
2、行政管理:指的是政府对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管理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政府行政系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
3、工商行政管理:指的是政府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特有的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特定含义的概念。
(二)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领会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
1、工商行政管理的一般内容★
(1)市场经营主体的资格的确认和管理。
(2)进入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管理。
(3)市场经营主体的竞争行为的管理。
(4)对各种违法行为经营行为进行查处。
[例题]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一般内容。(2011.7简答题)
[答案]如上。
[解析]本题还可以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试述工商行政管理的一般内容和具体内容。
2、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
(1)依法管理企业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登记注册工作,核发有关执照,依法确认其企业法人资格或合法经营单位。
(2)依法检查市场经营主体的交易活动,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其他违法市场交易行为。
(3)依法监督管理合同。
(4)依法对国内外商标申请实行统一注册和管理,认定驰名商标,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专用权。
(5)依法监督管理广告发布和广告经营活动。
(三)工商行政管理内容的历史演变。(了解)
20世纪5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主要任务:对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管理,对自由市场秩序的管理。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时期,主要内容:进行市场管理,对各种违反计划经济政策和规定的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罚,以维护计划经济的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内容:对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所有的市场经营主体,维护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
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创造和保持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市场规则
1、识记市场规则的含义,了解市场规则的分类。重点掌握法律规则的特点(权威性、稳定性、约束力强)。
(1)市场规则,是指在市场中各种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循的准则,也就是约束参与市场活动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
(2)分类:
正式规则(是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确定市场运行和市场活动的准则的法律和法规等);
非正式规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观、宗教和风俗习惯中长期形成的有关市场活动的商业惯例和商业道德等的综合)。
法律规则(是指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的市场运行和市场活动的准则,是市场规则的核心和基础,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约束强等特点。)
行政规则(是指通过国家的行政法规、政令和指示等形式确立的市场行为准则,是我国市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灵活性。)
市场经营主体自律规则(是指各个市场主体间为了正确确立和调整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市场活动顺利进行而制定或形成的一些行为规范。
2、领会市场经营主体和客体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规则。
(1)市场经营主体准入规则是企业登记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
市场经营主体推出市场的规则是企业破产制度、企业兼并、收购制度和企业资格再认证制度。
(2)市场客体进入市场的规则是指市场客体的入市认证制度;
市场客体退出市场的规则是指市场客体的入市资格再认证制度。
3、识记市场客体的入市资格具有双重性。
自然属性:性能、规格、型号、重量、技术质量指标、环保指标等。
社会属性:政治思想取向、道德取向、价值取向、宗教取向。
(三)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1、建立市场秩序的原则:科学性、确定性和稳定性、可操作性。
2、维护市场秩序的含义、内容、原则和方法。(可能出论述题)
(1)含义:根据市场规则,监督检查市场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对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保护合法的市场行为,取缔和打击非法的市场行为。
(2)内容:
①依据市场规则,监督检查市场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确认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
②处罚、制止违反市场规则的市场行为及其主体,保护合法的市场经营主体及其行为。
③在监督检查市场行为的过程中,发现现有市场规则本身有无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3)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4)方法: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如果是论述题的话,需要展开说明)
市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的监督检查,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必须坚持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对市场进行监督。
(四)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条件(简答或者结合市场秩序的概念出论述题)
1、市场管理法律、法规的科学和健全
2、经济管理体制的合理
3、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4、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
(一)国民经济管理体系(了解)
重点掌握:收入分配合理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单选)
1、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国民经济进行的管理。
2、国民经济管理的分类:
(1)从管理的对象来看,包括对所有经济活动的管理。
(2)从管理的层次来看,包括中央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其当地国民经济的管理。
(3)从管理的过程来看,包括国民经济决策、国民经济调控、国民经济监督。
3、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1)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为企业和其他市场经营主体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4、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
(2)增加就业目标;
(3)价格总水平稳定目标;
(4)财政收支平衡目标;
(5)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6)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
(7)降低人口增长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目标;
(8)促进科技进步的目标;
(9)收入分配合理的目标;
(10)建立和维护经济秩序的目标。
5、国民经济管理机构:
第一类: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机构;
第二类:专业性经济管理机构。
(二)工商行政管理在国民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了解)
理解工商行政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与专业经济管理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与其他经济监督管理的关系。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的手段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重点掌握政府经济管理的手段和特点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来规范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的手段。
2、经济手段:指政府按照一定的目标调节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机制,如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等。
3、行政手段:指政府依靠权利用来调解经济活动所采取的行政命令、指示和下达指令性计划等手段的总称。
4、思想教育手段等。(了解)
5、运用各种手段的总原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国情。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和环境
一、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所以各种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 市场体系
学员应该掌握以下的知识点。
(一) 市场体系的含义和内容
市场体系含义:
广义的市场体系包括了市场主体、市场客体等与市场有关的各个方面构成的总体。
狭义的市场体系主要是指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构成的总体。
市场体系分类:
1、按照商品的用途和形式划分,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有形产品交换活动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服务市场:无形产品交换活动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等。
2、按照商品交换的方式划分,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进行现货交易的市场。
期货市场:进行期货交易的市场。
3、按照商品交换的空间,可把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市场。
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的延伸。一种是指国际上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另外一种是指国际上的主要商品集散地、重要的商品交易所以及一些主要商品的进出口国。
(二) 市场体系的培育、发展和完善。(了解)
第二节 供给、需求与价格
(一)市场需求
1、市场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的欲望和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概念: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主要因素)。两者呈反向变动。
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比变化的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
(2)消费偏好。
(3)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同向变动。
(4)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概念: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洗衣粉和肥皂。在相互替代品之间,如果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5)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概念: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与汽油。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降低。
(6)对价格的预期
(7)其他因素,如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季节等。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2)商品的重要性。
(3)商品用途的大小。
(4)时间的长短。
(三)市场均衡价格
概念: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时所达到的价格。
1、影响均衡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给的变动。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供给的变动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增加,则会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则会使价格上升。
(2)需求的变动。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变动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则价格下降。
2、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最低限价是政府为了保护某些生产者的利益。
第三节 生产成本
成本的概念:是企业为生产或销售某种产品而支出物质费用和工资费用,实质就是商品价值中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成本的含义和构成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商业流通企业成本=商品进价成本+商品流通费(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营运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工程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1、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的成本总和。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动而变的那部分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2、平均成本,也叫平均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3、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三) 影响成本变动的具体因素
1、劳动生产率。呈反向变动。
2、工资水平。呈正向变动。
3、物质消耗。呈正向变动。
4、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格。呈正向变动。
5、固定资产占有水平和利用率。呈反向变动。
6、固定资产估价和折旧率。呈正向变动。
第四节 市场竞争与垄断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依据
市场结构: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律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
1、市场结构的划分依据
(1)本企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障碍的大小。
(二)市场类型
1、根据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把市场划分为四种类型。如下表。
类型 |
特征 |
完全竞争市场 |
无数的规模小的买者和卖者; 产品无差别; 进出无障碍; 充分信息。 |
完全垄断市场 |
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
垄断竞争市场 |
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产品具有差别性; 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 |
寡头垄断市场 |
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它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
2、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3、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
(1)政府垄断;
(2)原料垄断;
(3)专利垄断;
(4)自然垄断。
4、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分类。
(1)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不同 而规定的不同价格,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另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
(2)价格歧视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① 第一类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批量单位的产量,而且这些价格还因人而异。也就是企业对不同的购买者所购买的每一个批量单位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称作完全价格歧视。
② 第二类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
③ 第三类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的买者规定不同的价格。火车硬座客票假期对大中专学生回家和返校的优惠票价。
(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管理类 2019年自考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