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试题:第1章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参考答案:A
2. 世界观是( )。
A、关于世界的观点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
D、世界大观的简称 参考答案:B
3. 方法论是( )。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D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D
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参考答案:C
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是统一的 参考答案:C
7.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C
8.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D
9.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近代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B
10.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参考答案:A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试题:第2章
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C
2.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3.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参考答案:D
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 参考答案:D
5.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 D、可知性 参考答案:A
6.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参考答案:D
7.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 参考答案:C
8. 静止是指( )。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B
9.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
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
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
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参考答案:D
10.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考答案:A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试题:第3章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参考答案:A
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参考答案:A
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
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参考答案:C
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参考答案:A
5.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参考答案:D
6. 事物的质是指( )。
A、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
B、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C、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D、事物量的规定性 参考答案:C
7.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 参考答案:B
8. 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普遍性的特殊性 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B
9. 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参考答案:C
10.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
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 参考答案:B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试题:第4章
1. 人们认识的起点是( )。
A、客观事物 B、社会意识 C、感觉D、理性认识参考答案:C
2. 实践是指( )。
A、人们主观的活动
B、人们的一切运动
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 参考答案:C
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
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
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参考答案:B
4. 概念、判断、推理是( )。
A、个体意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D
5.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会导致( )。
A、诡辩论 B、经验论 C、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 参考答案:B
7. 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 )。
A、唯物主义 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唯理论 参考答案:D
8. “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体现了认识论的( )。
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
C、辩证法思想D、经验论思想 参考答案:A
9.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 )。
A、说明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B、实质上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论调
C、说明理论有比实践更重要的意义
D、说明理论决定实践
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 )。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C
10.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
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参考答案:D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公共课 2019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试题汇总(上)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