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 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 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 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
3.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4.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二.填空选择
1.联合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
(1)教育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
(2)医疗和社会工作类:医疗保健、兽医、社会工作。
(3)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类:
2.国内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
(1)按照在市场经济中的中介作用可分为市场中介组织和非市场中介组织。
(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划分为16类。
(3)从经费来源看,公关事业组织可划分为3种类型:
A 自给自足型。如大多数医院。
B 部分收费型。如我国的高等教育。
C 无偿提供型。最典型的是消防、天气预报、地震预报、义务教育。
(4)有些学者把公共事业组织划分为三类:事业类、企业类和公务类。
三、简答题
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服务性;4沟通性;5非营利性;6独立性;7公正性;8自主性;9使命感;10多样性;11专业性;12灵活性;13开创性;14参与性。
2.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体制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体制进行,甚至在不少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社会后果,被称为“市场失灵”。局限性突出表现有下列5点: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垄断和企业的短期行为而致。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会导致两极分化。
(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市场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外部效果现象,即私人活动的私人收益同社会收益的偏离。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因为市场体制下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市场交易进行的微观活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的机制。
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企业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什么是“政府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实践证明,国家体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是以“政府失灵”而闻名的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国家体制的本质决定了它在开发蕴藏在民众中间的各种发展潜力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政府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A.政府体制权力集中化的趋势限制了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政府体制僵化和官僚化趋势,使其对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突发问题的反应迟缓。C.政府体制具有不断膨胀的内在驱动力,庞大臃肿的体制不仅降低了政府施政的效率,而且其本身的存在就构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3)国家也可能是不公正的。国家的公权有可能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被私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代国家体制的低效率和不公正等不足,现代国家体制下政府也不应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什么是“志愿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voluntary failure)。志愿失灵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1)是筹款不足。这是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即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2)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活动的收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掌握志愿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很大的发言权。
(4)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由于志愿组织强调义工服务,往往不能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使得很难吸引专业人士加盟。
四、论述题
1. 试说明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趋向完善,逐步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其作用表现如下:
(1)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2)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向“主体归位”的过程中,要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效运行,在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中介机制,使政府和社会之间通过中介机制的运转而连为一体。比较理想的中介机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从而充当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和效率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3.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过程。
4.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公共事业组织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及其行为进行约束的过程。
5.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效率: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资源之间的比率。
二、填空或选择
1. 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具体包括: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模范权、专长权。
2. 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
3. 公共事业领导的职务权力包括: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
4. 公共事业领导的个人权力是指:模范权、专长权。
5. 根据公共事业领导者控制或影响被领导者方式的不同,领导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为四种领导体制,具体是: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参与式。前三种可以统称为权力主义领导方式。 参与型领导方式注重人际关系,管理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主主义,因此才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
6.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方式,按沟通渠道的不同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大类型。
7.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有: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8.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方式可分为强制性控制方式和非强制性控制方式。
9. 公共事业管理中强制性控制方式主要是法律和纪律。
10. 公共事业管理中非强制性控制方式主要是道德和舆论。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形式化程度的高低或有无明文规定划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12.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使用手段是奖励还是惩罚划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13.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控制者与控制对象之间的关系划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4.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划分为: 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15.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划分为: 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
三、简要说明题
1.简要分析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关系。
答:公共事业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属于职务权利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公共事业领导的模范权、专长权;则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2.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答: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3.简要分析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答:1不存在利润指标;2对目标和战略有更大的制约;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竞争;5员工大多都是专业人员。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答:1打破垄断,引人竞争机制;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3分权;4电子化建设;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5.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答: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方式和方法。
答:公共事业管理应正确运用激励方式和方法,提高激励效果。主要的激励方式有:
(1)内容型激励。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激励的因素,主要有: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麦克利兰德成就激励。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2)过程型激励。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期望激励(美国-弗鲁姆)、公平激励(美国-亚当斯)。
(3)行为改造型激励。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有挫折激励等。
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有:(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1.如何理解公共责任的含义?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
(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
(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
(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高低两个层次?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3.试说明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和发展趋势。
答: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监督主体: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国际上存在主体多元化(以美国为代表)和专门机构(一英国为代表)两种模式。
(2)监督规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财政优惠;财务规则;投资规则;“不公平竞争”规则。
(3)发展趋势:扶持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表现为:
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4.试说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1. 试说明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答: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法学类 2019年自考《行政与公共事业管理》章节复习题汇总(上)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