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原则要素的管理。
2.加强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1>增强公共关系工作的
系统性。
<2>提高公共关系的
预测性。
<3>加强公共关系工作的
可控性。
<4>促进公共关系工作的
成熟性。
二、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1.
卡特利普、森特的
四步工作法
<1>公共关系
调查,贯穿整个公共关系过程的始终;<2>公共关系
策划;<4>公共关系
实施;<5>公共关系
评估。
小结:四步工作法的相互衔接,体现了公共关系工作的
计划性、
整体性、
系统性。
2.
六步工作法,将公共关系过程分解为:
<1>估计形式;<2>确定目标;<3>确定公众;<4>选择媒介;<6>编制预算;<7>评价结果。
三、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包括:
1.环境因素系列;2.主体因素系列;3.传播技术因素系列。
第二节 公共关系调查分析
一、组织自我形象分析——公共关系调查第一步
(一)
甄别公众对象,测量舆情民意,评价组织形象,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寻找差距,确定问题,为公共关系工作指明方向,是公共关系目标管理的主要环节。
(二)组织自我形象即一个组织自己所
期望建立的
社会形象,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实态(即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的调查分析,自我形象的设计不能脱离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
2.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即了解本组织广大基层和一线人员对自己组织的
看法和
评价。
3.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4.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
决策阶层。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二步
(一)组织实际形象,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步骤包括:
1.
公众辨认与分析;
<1>
组织形象地位测量,可根据
知名度和
美誉度两项最基本的指标,来测定组织的实际形象地位
(1)
知名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的
名气大小的客观程度,侧重于“
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
广度和
深度。▲
(2)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
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3) 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之间的
联系:▲
A: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缺一不可;
B:知名度要以美誉度为客观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效果;
C:美誉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4) 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实际状况中的不同构成,可以将组织的实际形象区分为:▲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属于
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但如果知名度超过了美誉度,应该警觉,以防美誉度跟不上造成知名度方面的负面压力。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
较稳定、安全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缺陷是知名度偏低,美誉度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其
工作重点是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扩大美誉度的社会影响。
C:
低知名度/低美誉度,组织的公共关系
处于不良状态,解决办法是
首先努力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信誉,争取改善组织的美誉度,其后在考虑提高知名度问题。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组织的公共关系
处于恶劣状态,首先应努力设法降低已经享有
[1]
热点关注:
广东自考成绩查询【小程序查分】图文流程方式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成绩于3月31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