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分析
从考试的成绩分布来看,2001年10月《财务报表分析(一)》试题能够较为客观地考核了考生通过自学是否掌握了所要求的基本理论,是否具备了财务分析的基本能力,达到了测评目标。总的来说,该科目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既有面的广泛,又有点的突出。试题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考试范围,涉及面广泛。同时又重点地考核了各种财务比率、杜邦分析法、成本差异分析及现金流量分析。
(二)既有理论知识的测试,又有职业判断和实务操作能力的考察。要求考生以实际案例为背景,运用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上的再一次飞跃,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知原理。
(三)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试题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对考生财务比率的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要求考生对已知的大量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算与分析融为一体。
(四)既考察基本知识,又测试新知识。要求考生根据财务法律法规及时更新相关知识。
(五)报表分析科目本身就涉及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多个会计分支,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
二、成绩分析
(一)考生解答单项选择题的正确率较高。第17题的得分率较低,该试题是这样的:
在比较分析法中,较其他标准更能得出准确、客观的评价结论的比较标准是()
A.本企业实际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
B.本企业实际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C.本期实际与预定目标比较
D.本期实际与历史最好水平比较
很多考生错选了C项。表面看起来,B项和C项的表述很相似,但是“评价标准”与“预定目标”还是有差别的。
(二)多项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从考生的卷面能够很容易看到部分考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答案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修改。本来选择的是正确答案,却犹豫不决地改成了错误答案,充分暴露了很多考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准确把握。
(三)考生对名词解释题有很大信心得分,甚至得高分。但这次考题中,有大批的考生只得到相当于总分一半的分数,原因是对名词含义理解过于狭隘。答出了概念的内涵,却没有说明外延,导致答案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如在解释“权益乘数”时,考生大都记得它的计算公式,即所有者比率的倒数。但是,对于“权益乘数”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作用和它所说明的问题却没有涉及。在回答“总资产周转率”时,很多考生答成了企业净利率与总资产的比率,也有的尽管答出了“销售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但对于这是一项反映企业哪方面财务状况的指标却没有说明。
(四)简答题第一题为“分析货币资金规模的适应性和质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能得满分的考生并不多,主要是第一点,即“企业的资产规模和业务收支规模”方面没有进行详细论述,对于其他点的描述基本到位。第二题中,对于杜邦分析体系的内容基本能回答出来。但是对于其作用却只能回答出其中两点,很少涉及“通过几种财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大大节省了报表使用者的时间”,导致失分。
(五)计算题第一题是得分较高的题,在这题上失分的考生一般是错用了应收账款的周次转数公式。第二题得分率不高,大都是由于考生对连环替代法的次序问题没有搞清楚。另外,因为基本计算能力的欠缺,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过大。还有部分考生虽然已经按正确的次序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但是缺乏定性分析的能力,对大量的数据感到无从下手。
(六)单项分析题第1题:该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各个比率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然后根据经济业务分析导致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便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该题的正确率较高。第2小题:前两个关于增长百分比的计算题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涉及到较深的财会知识,可以说是送分题。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却因计算失误而失分,这种丢分现象在考试里尽量避免。第三题涉及到市盈率的问题,这一题的失分主要在于没有准确理解市盈率的含义,很多考生将公式写为(每股收益/每股市价)而导致结论错误。在分析该市盈率反应了投资者的什么预期时,关键点是要明白一般合理的市盈率水平应在5—20之间,过低或过高的市盈率都是不好的预期,而很多考生将合理的市盈率理解为100%左右。
第3小题: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得分率较低的题,它牵涉到较多知识点。主要有(1)现金充分性比率和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2)这两个比率的大小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即现金充分性比率反映的是现金流满足各项支出的程度,净利润保证比率反映的是净收益的质量水平。还有一个导致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很多人看错数据的年份,即将2000年的数据与1999年的看反了,最终使一道本可以拿满分的题丢了所有的分,这是很可惜的。
(七)综合分析题答得较为理想,有很多考生得了满分,但是有些考生却一分不得,有可能是时间不够,也有可能是题意未搞清。如第一个题中实际降低领、实际降低率应该将甲乙两种产品合起来考虑,但很多考生却分别计算出甲、乙产品各自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另外许多考生将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成负值,即把计算结果写为—16200、—16.2%,主要原因是没有将降低额(率)与变动额(率)相区分。又如计算实际比计划的降低额和降低率时有些考生答得不知所言。但一般来看,对于前两道小题大多数考生基本上能得满分。在回答第三小题时,有些考生由于不知如何利用上题所得数据,因而无法准确分析单位成本、品种结构、产量二因素鄙响。但总的看来,得14、15分的考生占大多数(本大题总分15分),因而总体形势还是好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考生要想得高分,一方面需要扎实掌握基本理论,不管题目笮繁、多难,只要从正确的基本理论出发加以推论就可以将其简化;另一方面要认真细致的看准题干内容,否则从错误的前提出发将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一点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也应该加以重视。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串讲笔记 2001年10月高教自考《财务报表分析(一)》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