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2、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3、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4、 语言:是做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5、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6、 组合关系: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
7、 聚合关系: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
8、 语言的层级性:语言是一个层级的装置,该装置有两层三级,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有音无义。上层是语素以及语素组合成的词,词组合成的句子三级。
9、 语言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
10、 语言的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词义发展最快,语音变化较慢。
11、 语言的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为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12、 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13、 语言的融合:一种言语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
14、 频率:是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决定声音的高低。
15、 乐音:基音中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音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所形成的音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这种复合波叫乐音。语音中的元音属于元音。
16、 音素:人类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7、 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18、 音位变体:可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
19、 音位的区别: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一般具有二元对立的特点。
20、 语义: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单位的内容以及语言单位在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反映。
21、 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22、 语义场:以一个共同的义素为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群词聚集在一起构成语义场。
23、 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24、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25、 语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词组的总汇。
26、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27、 语素:语言中不可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8、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词根是词的结构中心。
29、 词辍: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
30、 构词法:词的构成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新词的构造方法。狭义:指由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
31、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32、 语法: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33、 词形范畴: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一般包括:性、数、格、时、态、体、式、人称、级等。
34、 语法范畴: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与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包括词形范畴和词类范畴。
35、 词类范畴:指各种语言中词的语法意义的分类。分为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句法标准。
36、 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
37、 显性意义:指用一定的语法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分为陈述关系、修饰关系、支配关系、平行关系、补充关系。
38、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39、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40、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41、 文字:是一种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标记语言的。
42、 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的一种文字体系。
43、 表音文字:是利用一套字母来拼写语言中的语词的,因而也叫拼音文字。可分为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
44、 自源文字:是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自己独创的。
热点关注:
广东自考成绩查询【小程序查分】图文流程方式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成绩于3月31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