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去学校,就能修名校专科/本科学历,国家承认 学信网可查,查看详情>>>
学习推荐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得福勒模式中突出并加入了
A.受众一词 B。传播者的概念
C.反馈的机能 D。媒介的概念 ( )
2、在数字化时代,经济竞争的关键是
A.信息竞争 B。设备竞争
C.能源竞争 D。物质资料竞争 ( )
3、问卷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放方式是
A.报刊问卷发放 B。邮寄发放
C.访员发放 D。电话发放 ( )
4、受众在信息自选时,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
A.理解 B。注意 C。记忆 D。吸收 (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越是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B.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C.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
D.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小,受媒介影响越大; ( )
6、网络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管理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A.不良信息内容的国际性流传; B。“黑客”现象
C.“垃圾”信息的流传 D。版权纠纷 ( )
7、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引申出一个重要思想是
A.传播单位 B。反馈 C。双向循环 D。符号解读 ( )
8、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的报刊理论是
A.极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权力媒介理论 ( )
9、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 )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10、受众给报社、电台、电视台写信或打电话表达他们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这些充分表明受众是 ( )
A。信息接受者 B。信息到达的目的地
C。信息的主动寻觅者 D。大众传播过程的反馈信息源
11、在大街上,对经过某一电线杆的行人进行抽样,每隔10个人抽取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 ( )
A.偶遇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定额抽样
12、在麦克卢汉的笔下,与电视一起被划归为“冷媒介”的还有 ( )
A.电话 B。电报 C。无线电广播 D。无声电影
13、卡尔∙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取得的研究成果是 ( )
A.对劝服态度改变的研究 B。对舆论调查方法的改进
C.对创建信息理论的贡献 D。对战争宣传的分析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 ( )
A.社会心理过程 B。理性过程
C.感性过程 D。选择过程
15、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中的第二阶段是指 ( )
A.新闻采集 B。新闻策划 C。新闻翻译 D。新闻加工
1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葛兰西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 )
A.物化 B。文化霸权 C。阶级意识 D。批判
17、大众传播的“整合”功能,指的是 ( )
A.社会协调功能 B。雷达功能
C.娱乐功能 D。文化传递功能
18、传播过程中的编码又被称做 ( )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发信 D。解释者
19、以“单一型”影响力为主的意见领袖通常出现在 ( )
A。传统社会 B。农村社会 C。边远社会 D。现代都市社会
20、决定自我传播活跃程度的是人脑信息库的 ( )
A.外存信息量 B。 社会信息量
C.内储信息量 D。网络信息量
21、构筑企业文化的传播层次是 ( )
A.组织传播 B。大众传播 C。群体传播 D。人际传播
22、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 )
A.流行文化 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 D。商业文化
23、怀特的把关研究提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 )
A.把关信息 B。把关过滤信息
C.冗余信息 D。有效信息
24、在效果层面上“有限效果论”忽略了 ( )
A.认知阶段 B。态度阶段 C 。行动阶段 D。累积阶段
25、传媒对外来的不健康的文化放任自流,这种功能失调可归于 ( )
A.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B。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C.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D。娱乐的功能失调
26、“典型调查”属于 ( )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方便抽样
27、麦克卢汉把人类文明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曾借助英尼斯的 ( )
A.传播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的观点
B.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倚的观点
C.传播是历史运转的轴心的观点
D.新的传媒开创了人类交往新形式的观点
28、集中反映个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的是 ( )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
29、我国目前已正式制定的有关传播内容的法律是 ( )
A.《新闻法》 B。《出版法》 C。《传播法》 D。《广告发》
30、大众传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 ( )
A.说服功能 B。雷达功能 C。娱乐功能 D。社会动员功能
二、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超出人们意愿的大众传播影响属于 ( )
A。隐性功能 B。显形功能 C。功能失调
D。正功能 E。虚化的媒介环境
32、信息科学主要包含 ( )
A.信息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数学 E。统计学
33、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是 ( )
A.混杂性 B。集中性 C。广泛性 D。分散性 E。隐匿性
34、就信息传递的方向而言,组织传播的方式主要有 ( )
A.自下而上 B。交叉 C。横向 D。自上而下 E。纵向
35、传播主体(传播者)包括 ( )
A.编辑 B。记者 C。电视台 D。电台 E。电影制片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非随机抽样
3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38、法兰克福学派
39、“黑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简述梅罗维茨关于独特的行为需要独特的情境的观点。
41、传播学对传播内容的研究有哪些一般性结论?
42、什么是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43、受众研究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理论见解?
44、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媒介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有什么独特
的优势?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试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
46、试举出实例说明大众传播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zkw.net)